深圳驻汕尾上护镇工作队支持各村吸引乡贤回乡发展,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帮扶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类社会力量聚焦“三农”领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汇聚了大量有担当的爱心企业,也成就了众多乐善好施的企业家以及重乡情的乡贤。
最美家乡水,最亲故乡人。
这些爱心企业、爱心企业家以及乡贤,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成功开创了广东社会帮扶新路径,为全国贡献了广东智慧。
新快报推出系列报道,见证广东省乡村振兴“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落实落细落地见效,记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精准结合展开的广东帮扶故事。
汕尾市陆河县上护镇护南村的制衣厂开工当天,率先入厂的几位妇女在熟练操作打边车,叶佐足也在旁侧不时帮忙调试机器,“今天是头一天,已经有40多个乡亲说要来厂里上班了。”今年,叶佐足开始回到村里办厂,成了支持家乡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员。
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关注和投入。由深圳市纪委监委牵头,联合深圳市信访局、深圳市振业集团、坪山区工信局、坪山局坪山街道办等单位组成的乡村振兴驻上护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上护镇工作队”)进驻后,除积极动员支持各村吸引乡贤回乡发展外,也主动“向外”拓展,发挥派出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资源,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体现帮扶能量,惠及上护镇多方民生。
回乡办厂,留守劳动力就近就业解决了
叶佐足在广州经营着一家服饰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该司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销体系,线上线下的合作订单稳固牢靠,发展可谓“已入佳境”。但从护南村走出去的叶佐足心里还是惦念着家乡发展,“前几年,叶佐足不时跟我聊到过想回乡办厂的事情。”既为多年老友、又是护南村支书的叶志江明白叶佐足的挂念,适逢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上护镇党委政府和驻上护镇工作队又支持引注社会力量。在工作队的关心协助和村干部的积极动员下,今年2月,叶佐足的制衣厂房在护南村正式开工建设。
制衣厂的临时车间安在上护镇的一间普通民房中,明亮干净的车间里,刚摆出来的几台打边车操作台上已放好待加工的布料,女工们相对而坐,低头专注打理手头布料,不时拨弄各色棉线。叶佐足说,她们之前进过厂、都是熟手了,这个临时车间主要做培训用,“先通过‘老带新’的方式把大伙培训好,等她们技术差不多纯熟了,厂子应该建好了。”叶佐足说,正式厂房落户护南村,大约1500平方米的三层厂房正在抓紧建设中。
得知叶佐足回乡办厂的消息,近两天已有护南村及周边村庄的几十个乡亲联系上他,想着到厂里打工。这与他回乡创业的初衷不谋而合,“也想着让留守家乡的、有劳动能力的乡亲可以在家门口就业。”驻上护镇工作队队长张枭烈提到,该制衣厂预计能有效解决80余名当地留守妇女的就近就业问题,“工资计件,初步估计务工人员每月至少能挣五六千元。”他们还准备面向脱贫户等相对困难群众设立帮扶车间。此外,护南村也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该制衣厂,以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
驻上护镇工作队也表示将持续关注制衣厂发展,并助力完善厂房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工作队也在积极培养包括叶佐足等创业致富带头人,希望从人才入手,逐步打造和壮大上护的产业品牌,进一步助推上护镇产业振兴。
搭建助学桥梁,鼓励学子奋发自强
跟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乡镇一样,留在上护镇的除了妇女老人外,少年儿童也是重要组成,更蕴藏着无限发展潜力。年初,驻上护镇工作队便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启智交流会,16户相对困难家庭的45个学子与上护镇团委、镇妇联、工作队员等齐聚一堂,分享交流学习、生活体会。在现场,工作队还给学子们赠送了《二十四史少年版》《资治通鉴》《世界上下五千年》等图书。
“读书交流会仅是我们开展教育帮扶系列活动的开端。”原来,这是驻上护镇工作队谋划的人才振兴教育帮扶系列活动的组成。
工作队员张婷婷提到,他们从防返贫监测户和其他困难家庭的实际出发,希望通过教育帮扶鼓励学子发奋图强,用知识改变命运,为家庭创造更好的未来。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还积极奔走,发动了深圳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帮扶系列活动中,目前主要通过坪山区慈善会平台募集爱心款。
工作队说,后续他们还会收集学生们的读书笔记进行评选,优秀者将率先获得暑期夏令营游学机会,“想带他们到深圳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馆等,拓展视野,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并且通过此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的情怀和信念,激励他们生发出积极向学、改变命运的内生动力。”
多渠道帮助患儿家庭筑牢防返贫底线
在防止返贫工作上,驻上护镇工作队也注重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投入。
“现在还好些,前几天他的腿都动不了。”大各村的一间二层平房里,黄日少的小儿子小黄正坐在客厅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而在前一天,他们刚结束每周一次的广州化疗之行。自小黄2019年被查出患上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后,这个原本拮据的6口之家就开始了漫长的四处求医问药之路。
黄日少在深圳务工十余年,2019年务工期间意外事故导致手臂留下后遗症,便返乡打散工谋生,同年下半年小儿子患病,一家人在接二连三的病痛考验中艰难前行。“这些年前前后后也花了50多万元。”为了给孩子治病,黄日少夫妇掏空了积蓄,依靠着亲友等援助和借款维持至今。工作队调研了解他的情况后,也立即行动,帮助黄日少申请相关的医疗救助补贴,“基本上政策方面允许的保障措施都落实了。”
除此之外,帮扶单位也十分关心黄日少家的困难情况,深圳市信访局等单位也先后到其家中探望慰问,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得知黄大哥近期又摔断手臂,家庭情况雪上加霜,工作队紧急协助黄大哥发出求助信,发动身边亲友和民间慈善组织募捐,目前累计收到的3.3万元爱心款已用于黄日少家庭纾困治病。”张婷婷等队员还联系到有关医疗资源,希望能够为小黄提供根治方案。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乡村振兴就业下一篇 “铁军百人团”获殊荣